种子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青玄道主 > 第90章 既见灵山,何必回头
第90章 既见灵山,何必回头
中原五百 / 著 投票 加入书签
()
()
()
对于沈炼而言,找到灵山并不难,可上山却非易事。
灵山人人可见,但却是一种独属于佛陀的法意,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俱是佛陀法意所化,虽则真实动人,可都是佛陀妙谛的呈现。
当他处
若是有人
踩着祥云,俊飞扬的天人,提着花篮,满空撒花的天女,阵阵香气,似将沈炼带进一个无限美好的境界,忘却一切烦忧,心头喜乐安然,绝非任何言语可以形容。
他露出一丝笑容,佛陀的法,比太乙还要难破一点。
这不是说佛陀比太乙高明,而是太乙便如浩瀚宇宙,虽知不可敌,但能见其深广。而佛陀却化入微尘,一粒沙,一根草,俱是无上甚深的大法,教他眼花缭乱,稍微心动,就陷入三千婆娑世界中,沦入恒河沙数的时空里,难以走出。
灵山之巅,大雄宝殿,佛陀不再讲法,对着坐下一老僧道:“我有两宝,一曰晨钟,一曰暮鼓,你将他带到大雷音寺门口悬挂起来。”
老僧顿觉手上多了两件事物,正是晨钟暮鼓。
“谨遵佛旨。”老僧带着两件宝物出去。
余下的僧人见到此幕,不由议论纷纷,有僧问道:“世尊此举,有何深意。”
佛陀道:“我昔年曾从红尘苦海渡得一人,如今他来寻我了。”
僧人又问道:“世尊不是说佛法要用来渡众生?”
他言下之意,佛法既然是渡众生,如何渡到一人头上。
佛陀道:“渡众生是愿,渡一人是行。”
“善。”僧人们纷纷称赞佛陀。
佛陀继续开讲佛法,宏大的佛音,并不震耳,如涓涓细流,进入每一个僧人的心灵中,不偏不倚,只是展现佛法的高妙。
至于僧人所得,那就看自己的领会。
佛陀虽然有条不紊的讲解佛法,但实际上,却开着法眼注目山脚。
沈炼已经从山脚下消失了。
上灵山很难,很难不等于不能,既然非是不能,便有可能。世间有可能之事,沈炼自然做得。
若说他和道主有什么区别,那就是道主
说起来很玄妙,实际上也不难理解。

世间之事,多是能相通的。
越近道主,沈炼愈
当你一念生而日月明,一念灭而日月晦,就该当束自己。
从这样看来,无欲反是有情的另一种体现。
沈炼对道主又有了新的理解,直到他上了灵山,更是理解深刻。
足下的泥土,掩
佛陀是跟太乙道主斗了无数岁月,但他那份大慈大悲,亦不作假。
沈炼每走一步,便有一份慈悲加诸己身。
佛陀的慈悲,有苦海之量。
等到沈炼到灵山之巅时,便等于将等诸苦海的无量慈悲承载
沈炼的脚步越沉重,周遭的草木竹石就越
他便是闭着眼,也能感受到清香,也能
因为这种生机,也
佛陀要让他尝苦头,也要给他甜头。
若是未见太乙,先见佛陀,沈炼自当心灵有所动摇,可能
但他见过太乙的无上法,心灵经受一番磨砺,并且重新开辟一段历史,身上有了一种主宰一切的气魄。
到了半山腰,沈炼手上结出一个印。
那不是真如法印,而是不动明王印。
他此印一结,便是真的不动明王都难以演化出他手中法印的不动之意。
沈炼之不动,
动静之道,
沈炼完全可以凭此,创造一门道诀,深刻阐释动静之道,囊括阴阳,以至于勘破一切世间法。
因为世间万法,皆有动静,难出其中藩篱。
大雷音寺!
不知过了多久,沈炼见到了这座寺庙。加诸
但他目光没有跃进大雷音寺中,而是看到两件事物。

暮鼓晨钟。
沈炼认出了宝物的来历,而且这两件事物,因一联而广为流传世间。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横批:回头是岸。
他既见到暮鼓晨钟,耳中的经声佛号也随即泛起。
随后沈炼所见所闻,仿佛都成了泡影,他往前一步,踏上大雷音寺前的石阶。可台阶没有任何质量,被他轻轻穿过,若同虚无。
“回头是岸。”
耳畔响起佛语,不带丝毫感情色,却仿佛
沈炼低下了头,瞧着足尖穿过石阶。似乎连他的脚也开始虚化。
一切有为法,如梦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他沈炼到了此处,怕是要成梦幻泡影。
沈炼无所畏惧,抬眸对着大雷音寺深处道:“既见灵山,何必回头。”
回头是彼岸,往前走亦是彼岸。
他继续向前走去,然后暮鼓晨钟轰然大作,鼓声钟声跟着经声佛号一起流转,化作无汪洋,沈炼也被淹没其中了。
佛陀之法,厉害如斯。
沈炼被卷入汪洋之中,便知佛法广大,难以力敌,亦不可智取。
但他自有万法不沾的能耐,一时间这汪洋,并不能拿他如何,可是他要脱身,还需要另外计较。
他负手立
众妙之门!
_ad_hf();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_ad_bottom();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 对于沈炼而言,找到灵山并不难,可上山却非易事。
灵山人人可见,但却是一种独属于佛陀的法意,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俱是佛陀法意所化,虽则真实动人,可都是佛陀妙谛的呈现。
当他处
若是有人
踩着祥云,俊飞扬的天人,提着花篮,满空撒花的天女,阵阵香气,似将沈炼带进一个无限美好的境界,忘却一切烦忧,心头喜乐安然,绝非任何言语可以形容。
他露出一丝笑容,佛陀的法,比太乙还要难破一点。
这不是说佛陀比太乙高明,而是太乙便如浩瀚宇宙,虽知不可敌,但能见其深广。而佛陀却化入微尘,一粒沙,一根草,俱是无上甚深的大法,教他眼花缭乱,稍微心动,就陷入三千婆娑世界中,沦入恒河沙数的时空里,难以走出。
灵山之巅,大雄宝殿,佛陀不再讲法,对着坐下一老僧道:“我有两宝,一曰晨钟,一曰暮鼓,你将他带到大雷音寺门口悬挂起来。”
老僧顿觉手上多了两件事物,正是晨钟暮鼓。
“谨遵佛旨。”老僧带着两件宝物出去。
余下的僧人见到此幕,不由议论纷纷,有僧问道:“世尊此举,有何深意。”
佛陀道:“我昔年曾从红尘苦海渡得一人,如今他来寻我了。”
僧人又问道:“世尊不是说佛法要用来渡众生?”
他言下之意,佛法既然是渡众生,如何渡到一人头上。
佛陀道:“渡众生是愿,渡一人是行。”
“善。”僧人们纷纷称赞佛陀。
佛陀继续开讲佛法,宏大的佛音,并不震耳,如涓涓细流,进入每一个僧人的心灵中,不偏不倚,只是展现佛法的高妙。
至于僧人所得,那就看自己的领会。
佛陀虽然有条不紊的讲解佛法,但实际上,却开着法眼注目山脚。
沈炼已经从山脚下消失了。
上灵山很难,很难不等于不能,既然非是不能,便有可能。世间有可能之事,沈炼自然做得。
若说他和道主有什么区别,那就是道主
说起来很玄妙,实际上也不难理解。

世间之事,多是能相通的。
越近道主,沈炼愈
当你一念生而日月明,一念灭而日月晦,就该当束自己。
从这样看来,无欲反是有情的另一种体现。
沈炼对道主又有了新的理解,直到他上了灵山,更是理解深刻。
足下的泥土,掩
佛陀是跟太乙道主斗了无数岁月,但他那份大慈大悲,亦不作假。
沈炼每走一步,便有一份慈悲加诸己身。
佛陀的慈悲,有苦海之量。
等到沈炼到灵山之巅时,便等于将等诸苦海的无量慈悲承载
沈炼的脚步越沉重,周遭的草木竹石就越
他便是闭着眼,也能感受到清香,也能
因为这种生机,也
佛陀要让他尝苦头,也要给他甜头。
若是未见太乙,先见佛陀,沈炼自当心灵有所动摇,可能
但他见过太乙的无上法,心灵经受一番磨砺,并且重新开辟一段历史,身上有了一种主宰一切的气魄。
到了半山腰,沈炼手上结出一个印。
那不是真如法印,而是不动明王印。
他此印一结,便是真的不动明王都难以演化出他手中法印的不动之意。
沈炼之不动,
动静之道,
沈炼完全可以凭此,创造一门道诀,深刻阐释动静之道,囊括阴阳,以至于勘破一切世间法。
因为世间万法,皆有动静,难出其中藩篱。
大雷音寺!
不知过了多久,沈炼见到了这座寺庙。加诸
但他目光没有跃进大雷音寺中,而是看到两件事物。

暮鼓晨钟。
沈炼认出了宝物的来历,而且这两件事物,因一联而广为流传世间。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横批:回头是岸。
他既见到暮鼓晨钟,耳中的经声佛号也随即泛起。
随后沈炼所见所闻,仿佛都成了泡影,他往前一步,踏上大雷音寺前的石阶。可台阶没有任何质量,被他轻轻穿过,若同虚无。
“回头是岸。”
耳畔响起佛语,不带丝毫感情色,却仿佛
沈炼低下了头,瞧着足尖穿过石阶。似乎连他的脚也开始虚化。
一切有为法,如梦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他沈炼到了此处,怕是要成梦幻泡影。
沈炼无所畏惧,抬眸对着大雷音寺深处道:“既见灵山,何必回头。”
回头是彼岸,往前走亦是彼岸。
他继续向前走去,然后暮鼓晨钟轰然大作,鼓声钟声跟着经声佛号一起流转,化作无汪洋,沈炼也被淹没其中了。
佛陀之法,厉害如斯。
沈炼被卷入汪洋之中,便知佛法广大,难以力敌,亦不可智取。
但他自有万法不沾的能耐,一时间这汪洋,并不能拿他如何,可是他要脱身,还需要另外计较。
他负手立
众妙之门!